寸口沉细,阳中之阴,病主少气汗出,悲伤不乐。有因于奇恒之下利者,乃三阳并至,三阴莫当,积并则为惊,病起疾风,至如霹雳,九窍皆塞,阳气滂溢,干嗌喉塞,并于阴则上下无常,薄为肠,其脉缓小沉涩,血温身热死,热见七日死。
赤黄相粘定是热,寒温热清宜详参。故其本在肾,其末在肺,皆积水也。
所谓戊已分者,奎壁角轸,则天地之门户也。夜热本于阴虚,潮热因于病气,潮热一潮而退,夜热至旦方凉,因、证不同,治法亦异。
诸脉皆弦,吾知其病出于肝;诸脉皆缓,吾知其病出于脾;诸脉皆涩,吾知其病出于肺。又有一种少阳阳明症,手足肿痛,系火燥生风,风淫末疾,不必俟其汗后,当即以本方加柴、芩与之,无不效也。
产后虚中,感寒饮冷,其寒下攻小腹作痛;又有血块作痛者;又产后血虚脐下痛者,并治之以加减生化汤。蒸蒸发热为里热,阳邪下陷入阴辙;譬之蒸笼气达外,有渴下之休跋涉。